弘景实小成功举办“指向任务探究的语言实践课堂”语文专题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11/16 11:45:43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429次
任务探究“穿”引活动 语言实践“越”上层阶
——“指向任务探究的语言实践课堂”语文专题教研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教师对语言实践课堂的理解,切实提升语言实践课堂研究及课堂实施水平,2023年11月15日上午,以“指向任务探究的语言实践课堂”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在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报告厅举行。南京市江宁区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江苏省特级教师吴勇老师,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王华校长,陈睿副校长以及来自区内各校骨干教师代表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在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高珺颉老师的主持中拉开序幕,主要分为课例展示、主题交流、沙龙辩课以及专家点评四个环节。
首先带来展示的是弘景实小滕紫薇老师和三(1)班的孩子们,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滕老师的课堂以课后习题“如果到小兴安岭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去?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理由。”为学习任务,为实现“结合关键语句,有理有据地说理由。”这一学习目标,滕老师设计“朗读有关景物的长句子”“师生合作梳理四季景物”“抓景物特点,品读夏之美。”“抓景物和特点,有理有据地说理由。”系列子任务,学生在朗读、体悟、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提升个体语言经验。
第二节课由朱明霞老师执教一年级上册《大还是小》。这节课朱老师以问题“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这一问题任务串联整节课的语言实践活动。以文本句式“我 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大。”“我 的时候,觉得自己很小。”为表达支架,引导学生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中勾连文本与生活经验,语言实践能力螺旋式上升的同时,儿童的自我认知也愈加丰富、清晰。
最后一节课由殷定芳老师执教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本节课殷老师以课后习题“轻声读课文,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和“这篇文言文的语言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为学习任务,开展“借助拼音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注意词句间的停顿”“借助注释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比一比,想一想,文言文的语言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运用注释和想象,拓展阅读”四个语言实践活动。课上,殷老师关注学习方法的梳理,在梳理中探究借助注释和想象说故事的方法以及初步体验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课例展示后,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陈睿老师也面向全体教师做了“如何让语言实践活动在‘任务探究’中穿越”的主题交流。陈老师深入浅出地指出任务探究主要指的是语文学习任务的探究,就是引导儿童用语文做事。基于三节课例,陈老师理论与课例相结合,向老师们介绍了任务探究的缘起与内涵、价值导向以及实施路径。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精彩纷呈的辩课环节将本次研讨活动推向高潮。执教老师先就自己的课是如何运用任务探究推动语言实践活动高品质进行以及产生的效果如何进行阐述。听课老师们也积极参与辩课,从“任务的认知”“文言文朗读”“任务探究的操作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台上台下老师们多角度的思考,也将辩课主题引向深入。
教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止。教研员吴勇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细致的点评和指导。吴老师肯定了三节课的亮点,同时也强调: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字中学会写字,教师要清晰语言实践课堂是用语文做事,应给予儿童语言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在“做”中“学”。
五色交辉教且研,和融行远学并思。本次教研活动不仅让弘景实小老师们得到了锻炼与成长,展示了弘景小语人的研思精神,更搭建起了语言实践课堂的教研交流平台。老师们的课堂实践为研讨提供了丰富鲜活的样本,专家独到的见解,更为老师们指明了语言实践教学的方向。我们相信每一次积极地实践、有益地探索,都将成为再次前进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