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首页>教师发展>>两组活动>> 文章
【数学教研组第五次活动】立足度量原理,着眼度量本质——暨数学组读书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4/11/26 10:49:34 作者:校管理员 浏览量:346次


为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在准确把握、有效落实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方式,扎实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2024年1120日上午,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以“立足度量原理,着眼度量本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全体数学组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课例展示、读书分享两个环节。

一、课例展示,探寻度量一致性

本次研讨课是由夏淑贤老师执教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夏老师通过类比把长度单位看作一条短短的线,面积单位看成一个小小的面,那角的单位就是一个小小的角,带领学生经历1°角产生过程。接着引导学生探索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学生深刻感受到量角器的本质是“单位小角”的集合,量角的本质是“把要测量的角与量角器上的某一个角完全重合”,数一数里面有多少个1°角。在此基础上认识到量角时中心对齐、0°刻度线对齐的意义,以及如何看内圈外圈刻度。课结束时,夏老师再次回到开始,引导学生比较长度、面积、角度等不同类量的计量,得出结论:要表达一个数量,先要找到一种度量单位, 再数一数有多少个这样的计量单位,从而让学生感受它们的相同点,深度把握度量本质。

课后,夏老师从“探寻标准、建立概念和方法组块”三个方面阐述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听课老师们进行了畅所欲言的交流,周老师认为夏老师能根据知识点设计教学活动,倪老师肯定了夏老师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IMG_256

二、读书分享,共促智慧生长

齐老师分享了俞正强的《种子课》这本书,她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到旨在体会特定思维方式的数学复习课格局由大到小、由粗到细。“以问导学”,每一个看似随意的提问恰恰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和思路的引导。学生不仅从“问”中悟到了本节课的精髓,更从老师的“导”中找到了思维生长的路径。

周老师分享了《小学数学教育》杂志中的《设计关联性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建构》的收获他认为任务驱动式教学合理设计关联性学习任务,有利于驱动学生在知识的要点处、思维的拐点处、问题的本质处进行自主建构,对该板块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了新的认识。周老师还结合具体课例分享了感受,可以将例题和练习融合在一起合理设计,可以有效驱动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夏老师分享了《小学数学教师》杂志中的以《题组模块,助力课堂生长》为主题的一组文章,她和大家分享了通过阅读了解到了题组模块含义、策略和原则,并在此文章的启发下设计了《和不变规律》练习课,通过题组让学生探索和不变的规律,同时将此课例整理成案例参加评比。旨在希望老师能静下心来阅读,并能读有所获,有效改进教学;同时能进下心来思考,整理所获,提高教科研水平。

倪老师分享了读《看得见的学习》有感倪老师从教二十多年,一直研究怎么教学生正确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错误背后的问题研究甚少,正如文中所说:学生的计算答案看得见,答案得来的过程看不见;学生的错误看得见,错误背后的想法看不见;解决问题的结果看得见,数学思考的过程看不见;多数学生的认同看得见,少数同学的疑惑看不见;唯一的正确结论看得见,形形色色的多元表征看不见……只有清楚了什么是“看不见的”,让“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的”,才是真正的学习!让背后隐藏的显现出来,才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化看得见

IMG_256

此次教研活动既为老师搭建了一个挖掘潜能、展示风采的机会,也为其他教师创设了观摩学习、研讨交流的互动平台。在此浓厚的氛围下,我校数学组教师必将踏实求索,且思且行,踔厉奋发!

备案号:苏ICP备2021048345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427号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388号 电话:025-52716896

版权所有 南京晓庄学院弘景实验小学